安理会针对中东局势召开了紧急会议,这传递了怎样的信息?伊朗同意封锁海峡,美国为何对此反应如此剧烈?
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后,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的关注显著加强。近期,中俄联合提议,在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美国攻击伊朗核设施的事件。
在15国召开的大会上,中俄表达了国际社会的主流立场。中方对美国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美国不仅严重违反国际法,还侵犯了伊朗这一主权国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机制。俄罗斯则批评美国未经声明的攻击行动,指出这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真正不愿意进行谈判的其实是美国。作为美国空袭的直接受害者,伊朗代表的发言更为直白,指出以色列至今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攻击,这正是明显的双重标准。
事实上,不仅中俄伊三国对美国进行了谴责,连英法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也急于与美国保持距离。法国方面明确表示,外交渠道是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出路。而英国代表则强调,英国并未参与美以对伊的军事行动,认为仅靠武力无法根本解决伊核问题。英法的态度表明,他们不认可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但由于对美国的依赖,他们又不敢公开指责美国。
可以说,美以这次真的站到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没想到的是,他们虽然继续嘴硬,但实际上已经无计可施,根本找不到什么合理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美国代表竟然口出狂言,称美军不发通知跨越了半个地球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居然说这是在行使“自卫权”。以色列则称赞美国的行为是“正义之举”。老实说,安理会原本是一个感受到战争痛苦的地方,让各方在这里“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过80多年过去了,某些国家似乎早已忘记战争的可怕,依然想方设法搅局,这无疑增加了三战爆发的风险,至少会激化对方的反应。
伊朗的反应怎么样呢?最近,伊朗的官方媒体传出消息,称伊朗议会已同意关闭霍尔木兹海峡。虽然议会同意是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初步步骤,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因此,伊朗这一步可以看作是对外界的警告,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为了报复美国,伊朗已经开始不太在乎可能引发的后果。霍尔木兹海峡可以说是中东石油出口的生命线,一旦被封锁,中东的石油出口几乎会降到零,甚至连伊朗自身的石油出口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对已经面临经济困境的伊朗来说,当然会带来问题,但对美国的影响会更大。
看到伊朗传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消息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立刻站出来发声。他一方面向伊朗解释,封锁海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甚至呼吁中国出面,希望能够劝说伊朗放弃这个计划。与此同时,摩根大通的分析师也发出警告,如果伊朗真封锁海峡,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将其视作“宣战”。美国显然对伊朗有这样的意图感到非常紧张,否则也不会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边施压进行外交交涉,另一边又不忘增强军事威慑。
美国为什么会对这一局势如此紧张?表面看,美国是个产油大国,理应不怕中东石油的中断。然而,事情复杂得多。美国油价与国际油价息息相关,如果国际油价快速上涨,美国的油价也会跟着高涨,届时国民的怨言可就多了。此外,美国的日韩盟友在石油方面相当依赖中东,如果伊朗真的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两个国家肯定会对美国不满。至于中国,不怕被卡住石油供应的脖子,因为我们拥有世界领先的煤制油技术。我们是唯一一个掌握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与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的国家。现在,我国的煤制油年产能已超过900万吨,足以与辽河油田一年的原油产量相抗衡,并且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增产。这就是我们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备份方案”,即便在极端情况下,油品供应也能得到保障。
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