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玩捉迷藏时,最怕碰见举着手电筒满场晃的对手。 你刚想贴着墙根溜过去,光柱“唰”一下就擦着鼻尖扫过来,心跳都能给吓漏两拍。 但要是碰上技术好的,人家脚底下跟猫似的,光柱来回晃八遍都摸不着衣角——这种“差一口气”的较量,恰如现代空战中四代机与五代机的博弈。
歼-20的隐身能力让它在雷达屏幕上近乎“消失”。 其机身采用低可侦测性设计,隐身涂料覆盖下几乎看不到铆钉和开口痕迹,正面雷达反射截面仅0.005至0.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飞鸟的大小。 这种特性使它像捉迷藏高手般,能在敌方雷达“手电筒”扫过前悄然规避。
美国专家曾提出理论:四代机可凭借战术配合击落歼-20。 他们认为歼-20的鸭翼设计会增加雷达反射,早期使用的俄制AL-31发动机喷口缺乏锯齿隐身处理,且机体较大导致机动性弱于F-22。 据此推断,F-16等四代机通过电子战干扰和红外探测,可能在近距离缠斗中锁定歼-20。
但实战并非理论推演。 歼-20配备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和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在400公里外发现目标。 其头盔显示器让飞行员“看哪打哪”,配合霹雳-15导弹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 2021年美军演习中,F-35曾被EA-18G电子战机“击落”,证明隐身战机并非无敌——但前提是对手能扛过超视距打击的第一波攻势。
成本才是四代机逆袭的真正底气。 一架F-35单价1.1亿美元,每小时飞行成本4.4万美元;而升级版F-16成本仅其三之一,歼-16的运营费用更是大幅低于歼-20。 当大国需要维持千架规模机队时,这笔账足以改变战略天平。
四代机的火力优势同样关键。 为保持隐身,歼-20内置弹舱只能携带4枚导弹;而歼-16可外挂12吨弹药,F-15EX更能搭载22枚导弹执行“空中炸弹卡车”任务。 在反舰作战或高强度对地打击中,四代机仍是不可替代的主力。
中美俄不约而同选择“两条腿走路”。 美国斥资100亿美元采购144架F-15EX;中国加速量产载弹量12吨的歼-16;俄罗斯将苏-35机队扩充至128架。 这些四代机通过数据链与五代机协同:歼-20负责“踹门”撕破防空网,歼-16随后倾泻火力。
涡扇-15发动机的突破更让歼-20如虎添翼。 这款国产引擎使超音速巡航速度达1.8马赫(约2200公里/小时),推重比提升让“瞬间掉头”的眼镜蛇机动成为可能。 当四代机还在为锁定隐身目标焦头烂额时,换装新心脏的歼-20已具备“拍后脑勺”的反杀能力。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报告点出核心:歼-20的威胁不在单机性能,而在于体系作战。 它能与空警-500预警机、歼-16D电子战机组成“杀人链”,在2000公里外猎杀加油机和预警机。 这种情况下,四代机需要的不是击落五代机的神话,而是如何在体系对抗中幸存。
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