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近ST公司的暴涨,确实让不少人看懵了。今年到现在,已经有9家ST公司的股价翻倍了,其中像*ST宇顺这样的,简直是坐着火箭往上窜,涨幅居然都超过了10倍。本来大家都觉得这些披着“ST帽子”的公司就是业绩差、快退市、没前途的典型,但现在看着股价屡创新高,真是谁都得愣神头几秒。你说这是不是怪事?可再一细想,其实这里面有不少门道。
就拿*ST宇顺来说吧,这家公司原本是做液晶显示屏模组等相关的,但是业绩一直很一般,亏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最近几年那净利润基本都是负的。2025年上半年还亏了四百多万。按理说,这公司应该受到市场冷遇,结果却从年初涨到现在涨了十倍多,市值直接飙过一百亿。要是你年初随便买几手,现在能乐疯了。
这种涨势的背后其实有很典型的套路,就是“跨界收购、转型新业务”。今年四月,公司宣称要收购几家搞数据中心、云计算的公司,说白了就是要掺和算力、新基建这些最近特别吸金的新风口。你可能也知道,现在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正是资本市场最爱讲的故事。*ST宇顺这次收购的是中恩云这些相关企业,说是如果一切顺利就能转型,业绩也能起飞,上市公司身价大增。消息一出来,市场立马联想到“新业务、新前景”,纷纷抢筹,结果就是一波接一波的涨停,62天涨停也不是浪得虚名。
但这里面其实风险大得很。公司已经被深交所加了退市风险警示帽,财报里各种数据都不好看。公告里明明写着,如果今年净利润和营业收入还是不达标,就真有可能说退就退。可偏偏市场不在乎这个,股价还是疯涨。你说投资能不能有点理性?还是说主力都在讲故事炒概念,根本不在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其实,这种现象也不止*ST宇顺一家,其他几家ST公司也是一样套路。比如ST华通,今年也是一路高歌。根本原因就是算力产业火了,大家都觉得国内信息产业会急速发展,先卡位就能分到蛋糕。ST华通也强调了自己有数据中心项目,也有投资摩尔线程,显得沾了点边儿。摩尔线程要IPO了,大家又开始讲“产业链联动,资本加持”,结果就是市场资金蜂拥而入,买单上涨。
但是讲实话,ST华通自己也说了,对摩尔线程的投资比例才0.35%,几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数据中心项目才刚刚开始,压根还没变现或者看到实际利润。算力业务到底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增长点,谁都说不准。但市场情绪一起来,根本没人细看这些细节,反正就先买了再说。到头来风险谁来扛?还是散户扛。
再看ST亚振,也是一样的路数。公司原本主营家具,现在突然要转型去买一家搞锆钛资源、科技的公司,本质上还是想蹭新兴产业的热点。公告写得很清楚,收购以后要理顺各种业务模式、管理制度、文化要融合,不确定因素一大堆。万一没能协同好,利润反倒下滑或者包袱更大,就算买过了,也不代表能挣钱。但大家现在只看故事,不看细账。公司自己也强调过,如果再亏下去而且收入低于3亿,随时有退市风险。但市场只管炒,根本不管公司实际经营能不能撑住。
其实,今年多家ST公司大涨,本质上还是资本市场在不断讲“转型新业务”的故事,而且有些游资就是专门炒这些“退市风险、业绩垃圾、概念新颖”的票。只要公司一旦挂出跨界收购公告,风口行业(比如算力、云计算、汽车、科技)就开始有资金进去,持续推高股价。反正游资只在乎短期内能不能拉升,在乎“能不能接最后一棒”。哪怕公司退市警告还没解除,只要有收购故事、转型项目,主力就能找到理由拉盘。
很多时候,这种炒作都带着很大的投机性,和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没有一点关系。比如说,有时候发布一个收购意向,只是在尽调或者准备阶段,流程还很长,能不能真落地都说不准。但“卡着概念、抢筹接力”,成为了市场中的常态。就像这波*ST宇顺*,涨幅惊人,真实业务其实没变,去年还在亏钱,一旦转型遇阻,随时就又回到原地。
市场其实也挺奇怪的,大家都知道ST公司风险极高,稍有不慎退市就是血亏。但是话题一热,风口一炒,资金就往里扑,有的只是想短线套利,有的甚至把这种炒作当成了投资。年内9家涨幅超过100%的ST公司,明明各行业都有,原本不是那种高科技、高成长的赛道,但沾个边儿立马暴涨。
我国A股的确有个怪现象,就是很多资金喜欢炒重组、炒收购,只要有“资产注入”、“高科技转型”这类消息,不管公司过往业绩再差,股价就能短时间内飙升。可实际上,多数ST公司收购标的的盈利能力并没有特别扎实,产业协同更是说不清楚。大部分时候,收购变成了解套或者短线资金的狂欢。
关键问题是,这种行情很难持续。公司业绩本身没有跟上,主营业务依然亏损,哪怕拉来一些新资产,也未必真的能实现转型、长远发展。说白了,大家都是炒概念,而且游资一旦撤退,整个市场就变盘。尤其是有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万一监管层收紧或者业绩没达标,那就是一刀切,资金就得被套。散户进去捡便宜,结局往往是高位站岗。
从监管角度看,ST股其实应该是让投资者规避风险的警示,可现在反而变成了资金炒作的工具。有些人甚至专门盯着这些退市边缘的公司,等他们自救、收购、讲概念的时候冲进去,等着套利离场。这样一来,整个市场投机气氛太浓,没几个真正在意企业长远发展,更不会看公司实际能赚钱多少。
你问我怎么看这个事儿?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炒故事、炒概念”,短线资金为王。长远来看,这些ST公司能不能真的转型成功,还都是未知数。如果回来冷静看看,业绩差、亏损、退市风险没解决,新业务也才刚上路,还没贡献营收,股价已经炒到天上去了,这类行情一点都不健康。大家别被暴涨的假象迷惑,更别觉得这种公司能靠运气发大财,因为底层逻辑还是业绩、还是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
我倒觉得,市场监管部门真有必要抓一抓这类乱象,把对ST股炒作的“故事讲得天花乱坠”这个风气治治,否则以后每年都来一次ST公司“暴涨潮”,坑的还是一大批不明所以的散户。资本市场应该支持真正有成长性的公司,而不是靠讲故事就能市值暴涨,把风险都甩给最后一批进场的人。
说到底,炒作ST股这事儿,参与的人都知道风险很高。普通投资者最好远离,别拿自己的血汗钱去赌这些高风险品种。股价涨得再多,最终还是业绩说话,不然股价玩完,总有人买单。投资还是得看基本面,别被短期的暴涨迷了眼。
最后给大家一句忠告,不管市场怎么吹风口、怎么追热点,像ST公司这种高风险票,永远都是风险大于机会。炒作归炒作,投资还得走正路,别拿自己的本金去陪别人玩短线,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庄家炒一圈走人,业绩差公司没人收拾,散户立刻变“接盘侠”。投资就得多看财报、多问收益,别信什么一夜暴富的神话。踏踏实实把握市场节奏,才是长久之计。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