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你说俄罗斯军工这事儿,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想起小时候村里那只特别能吹的鹅。别看它毛亮脖子硬,成天在河边横着走,啄人比谁都狠,可你真往身边一站,它扑棱几下就原地滑倒——就那种,“远看牛逼轰轰,近看窝囊透透”的感觉,说的可能就是这事。
米格-29K这个雷达问题,真有点让人尴尬。不是吹,这玩意儿俄罗斯最初的宣传确实唬人,什么“打十个目标”“看一百公里”,搞得印度海军下单的时候眉毛都带劲儿。可一到交付呢,直接拉胯——出厂就带病,雷达平均60小时一个罢工,一两个月下来,这架飞机就能躺进维修棚喝茶去了。
可问题是印度早早跟它捆了一块儿,航母搭配米格-29K,整的跟不二选似的。为了这架飞机,印度是从2004年就开始砸钱,啥飞机、后勤、武器统统买齐,总共烧掉22亿美元。这架飞机雷达掉链子,直接揪着两艘航母一起下水,就那种“你拖后腿,腿连着全身都得跟着倒”的感觉。
搞笑的来了。印度的“雄心计划”,想方设法控制印度洋,想让两艘航母成战略铁拳,结果到头来发现,这拳软得跟年年炸熟的米糕一样——存了一肚子气,提不起来。
当然啦,俄罗斯也不容易。苏联解体以后,军工业那真叫一个“吃吧吃吧,早晚吃成空心菜”。米格-29K这事儿,一点不小,直接炸出它工业根基的虚弱。虽然这些年俄方还在靠老本刷存在感,但你不得不承认,这里面已经开始夹带类似于“假雷达”“伪数据”的戏码了。这波,就像村口的鹅一样,越嚣张,越容易滑倒。
这可愁坏了印度。两艘航母没了战斗力,雷达随时趴窝,飞机还起飞不了,后台找备件,发现问题多到劝你别修。我估计这时那位航母计划负责人,再看波光粼粼的印度洋,都不用下酒,直接哭。
最后怎么办?紧急采购法国阵风舰载机呗,但这“远水解不了近渴”,你首批阵风到手啥时候?得2028年,还得再等两年才全交付,接着训练飞行员,还得磨合系统,整个流程下来,直接拖到2031年。在这段长达五到六年的时间窗口里,印度正在品尝啥叫“海军真空期”——航母都进港秀模型,制空权得靠慢悠悠的陆基飞机捣鼓,战略也从主动进攻改成被动防守,投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但这个事儿印度的折腾还不是最麻烦的。真正冲击全局的,是俄罗斯的军售信誉。米格-29K雷达的假数据事件,不是单纯砸了几架飞机,俄罗斯军工界的一口“性价比高”的金饭碗,直接让全球买家砸得值折了。从印度到越南、埃及,凡使俄制装备的国家,心里头都得犯嘀咕了。这武器还能用么?性能是不是真的打了水?未来升级啥的别掉链子?
俄罗斯这波局,算是把全球军售市场搞了一轮“以己之力割自己的肉”。美欧的武器虽好,但价格吓人又附政治条件,想买搞不起。可空下来的市场总得有人填吧,这次机会就落到咱中国手上。不吹牛,整个舰载机领域中国早已从歼-15打到歼-35,连无人机上舰都摸得差不多了。俄罗斯趁不动周期轮滑,中国直接趁机捡漏,这事儿水到渠成。
最后说句可能有点拔高的话,这闹剧里最顺当不过的理,是“信誉永远比短期收益重要”。俄罗斯,为了一时合同利润,把国家信誉砸碎了,技术硬实力更成了空皮囊。教训深刻,没啥好说的,唯有提醒别人在短线操作时,多留点心,应了那句旧话:市场多水,偷奸耍滑终有时。
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