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红书内容开始“像影视一样表达”,我们是否也在重新定义“内容”的边界?本文尝试从影视节奏迁移出发,探讨内容如何在“情绪驱动”与“平台适配”之间构建新的表达机制。
tim是不快乐的,这句话我不止和一个朋友说过。我关注tim的频道有多少年,这句话我就说了多少年。在我概念里,他的快乐是建立在一个事情有结果、事情持续的有预期、直播间店铺GMV突破新高、策划的新活动口碑还不错。
可能因为我也是这种人,所以想当然的进行了自我代入==当然,这也是关注了他这么多年的原因。
等一个项目结束、一个直播结束、或者一个活动结束,大学时期写了140万字的小说,一天看60个视频学AE剪视频的他其实从来没变过。
高频率的学习、高频率的成长,高频率的做事。生活被工作挤压,本性让他没法享受生活,偶尔放松的休闲也过于曲高和寡。
相反你会看到另一类自媒体人,例如我同样关注很多年的盗月社。盗月社在镜头前开玩打闹
和tim在镜头前开玩笑,你明显感觉盗月社是更开心的。因为影视飓风在tim的个人影响下会越来越商业化。
现在我看不下去盗月社了,像大学生团队一样的内容和拍摄手法, 我觉得非常无聊。
但是盗月社的定位有自己的使命,服务好永远年轻或者新的一批年轻的观众就可以了。这无关好坏,只是个人喜好。
其实以上就是做自媒体的两类人。
有一类人是不快乐的,他们有自己做账号的方式。有一类人是快乐的,他们是先天做账号圣体。
01 不快乐的人不快乐的人做账号像在做项目。
其实这没什么不好,因为这永远适合喜欢做事有规划和有预期的一类人。在账号开始前,先做好商业模式的分析、账号的对标、用户受众的分析,现在AI工具普及,之前需要结合行业白皮书+实操经验才能获得的一些入局方向,现在只需要合适的提示词就可以明确一套路径。
在账号开展的过程中,把笔记量、目标、变现确定好后,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指标,以及对应的动作去进行优化。
多少篇笔记会产生多少篇曝光,这需要去分析单个账号1天需要发多少篇。曝光是个动态指标,之前是黑盒子算法,那现在我们可以把发文活跃度超过社区百分之多少的同行,当成给我们曝光的重要参考指标。
拿到我们能拿到的最大曝光后,封面和标题会影响点击率。这个时候我们要去优化封面和标题,tim和很多自媒体大V,在前几个月去了全球第一网红野兽先生的公司,野兽先生的数据分析团队挖了硅谷大厂做数据分析的团队。tim当然也有数据分析,在有一期视频里他介绍了公司只此一人的数据分析师,他们所有平台的所有账号的所有数据,数据分析师都拿了相关的接口进行实时分析。
数据是无关大和小的,所有的数据都在后台,我们也能看到。当我们发了一些内容之后,拿到了封面点击率高的封面,这个时候就可以关注后面的指标,例如观看时长、首页推荐占比、视频推荐占比、三天内的曝光变化情况、不同时间段的阅读量情况。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在不同环节,我们基于数据去进行对应的优化。
这可能没法让你像天赋超绝的自媒体博主一样一骑绝尘,
但这绝对适合,你想把账号做到60分,你希望通过你运营的这个账号实现变现。
02 第二类人而快乐的人做自媒体,是超越流程的,是没法复制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ip,已经有了辨识度。喜欢搞笑、喜欢当乐子人、喜欢分享知识、喜欢球赛、喜欢穿搭,在某个领域并不是为了观众而擅长,而是因为自己长久以来积累的擅长,所以才能吸引观众。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这类人,那一定要警惕一个现实,或许就是——也许你并不是那么擅长,只是有些和身边的人不一样而已。
放在整个平台上,你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那么我还是建议你回归到第一种做账号的方式。
像做生意一样,做一个账号。
本文由 @老赵说红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