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特朗普一纸关税令,日本大米市场突然“开闸”,这背后藏着什么猫腻?7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将对日关税从25%降至15%,看似日本首相石破茂“扳回一局”,但细看条款,日本竟被迫向美国汽车和大米敞开国门。自民党的“命根子”农协遭重创,米价垄断被撕开缺口,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更是雪上加霜。这场贸易博弈,美国真赚了吗?还是埋下了更大的雷?
【正文】
东京的超市里,一袋5公斤的越光大米标价5000日元(约合240元人民币),而美国长粒米的到岸价不到一半。7月22日特朗普推特刚发完,日本主妇们就炸了锅:“农协的好日子到头了!”这背后是石破茂政府咬牙吞下的苦果——八轮谈判下来,日本不仅接受了1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更破天荒允许美国大米入境。要知道,自民党执政70年来,农协就像块铁板,连颗外国米粒都难挤进来。
2025年日本米价暴涨时,街头抗议者举着“一碗饭都吃不起”的标语,矛头直指农协垄断。如今美国大米涌入,东京丰洲市场的批发商算了一笔账:泰国香米到岸价每吨600美元,美国米要贵20%,但比起日本本土米还是便宜三成。更狠的是附加条款——日本承诺未来五年采购200万吨美国大米,相当于其年消费量的两成。自民党议员私下抱怨:“这哪是谈判?分明是割地赔款!”
汽车行业的让步更耐人寻味。日本车企原本靠25%的关税壁垒守住本土市场,现在税率降到15%,福特F-150皮卡直接降价80万日元(约3.8万元人民币)登陆名古屋港。丰田章男连夜开会,决定将九州工厂的混动生产线迁往美国德州。讽刺的是,就在三个月前,石破茂还在国会信誓旦旦:“日本绝不会用农业换工业。”
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更像个黑色幽默。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全年GDP的10%,主要流向美国基建和半导体。但看看2023年软银投资WeWork的血亏案例,日本经济学者山本太郎直言:“这就是变相的战争赔款。”尤其当美国商务部同期宣布限制日本碳纤维进口时,所谓“互惠协议”的遮羞布彻底扯破了。
烽火前站获取的谈判纪要显示,美方代表曾威胁启动《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日本钢铝加征45%关税。这种“虚空造牌”的套路,和2018年对付欧盟如出一辙。但日本央行前委员原田泰警告:美国小麦出口已因干旱减产18%,强行打开日本市场只会推高全球粮价。更糟的是,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丢了12席,农协大佬们正酝酿“造反”。
【结语】
当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啃着寿司庆祝时,东京永田町的议员们正连夜修改《粮食安定法》。这场博弈没有赢家——美国撕毁了自由贸易最后的体面,日本则暴露了战略软肋。或许就像横滨港那艘满载美国大米的货轮,表面风平浪静,水下早已暗流汹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炒股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